夏廷献:《杂谈书法二十年》(选载)抓住特点 求得灵动

金羽毛文苑  2020-08-15 09:21:56



《杂谈书法二十年》


内容简介
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;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“通俗读本”。全书观点鲜明,内容丰富,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、毛笔形成、基本笔法、骨文来历、汉字特征、结字技巧、草书格局、章法营造、法帖分析、书法鉴赏、书法命运、先贤经验、自身体会等。提出了诸如“超长画”“超大字”“神布局”“使用‘黑体’”“接纳‘饰书’”“书法精神”“书作‘三品级’”等新概念和新观点;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、采访交流的情况。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“文字足迹”。


抓住特点   求得灵动

  ——主攻隶书的做法和想法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主攻隶书基于三点考虑:一是隶体字为古文的“终结者”,今文的“发端者”,学书,由由这个“分水岭”向两边延伸,可能欣赏到两边山峰的“风景”;二是隶体字诞生至今始终保持着实用、美观两大特色——本人从启蒙至今一直被隶书的魅力所折服;三是中学时代受到当地善写隶书、魏碑的王学睿老师影响,对隶书“情有独钟”。

   确定主攻隶书后,通过阅读有关书籍,进一步了解:1、隶书的源流及发展;2、汉隶分类及特征;3、隶书名家及作品;4、隶书的笔法、结构、章法特点。然后学习(读临)隶书的优秀范本:史晨、乙瑛、曹全、礼器、石门、张迁等。

   在学习大量知识,进入到“具体化”的过程中,我的做法和想法是:抓住隶书的特点,在隶书的“严整”中,追求一种“灵动”的“感觉”,在“劲”中掺上“逸”的韵味。

    一、抓住用笔特点,求得灵动。
    一是在横平竖直中注意逆锋涩进——求得凝重的涩势变化;二是在中锋侧锋交替使用中,注意在波横的末尾用侧锋铺毫“上扬”,展现“动感”,求得飘逸之美;三是在书写“波挑”和“波磔”两个最具隶书特色的笔画中,力求“波挑”含蓄出之,“波磔”尾部上扬,以自然舒展取胜;四是在疾涩适中的用笔中,把握好速度,在适当处多用疾笔,求得动的效果。

    二、抓住点画特点,求得灵动。
    一是点。圆点、尖点、方点、长点的共同点是较横、较长,应以“画龙点精”意识,求得灵动;二是横。平横和波磔横的共同点是相对较平、较长,注意藏头进入,把握一种右上的力顺势而出;三是竖。直竖(中、左),相对较短,两头较圆;右弯竖是隶书的特定标志之一,要写得像弓一般有力势;四是波挑(掠、撇)。斜波挑、弯波挑、直波挑,关键在“挑”——把“挑”挑好了,可以取得动感效果;五是波磔。平波磔要注意“一波三折”,斜波磔要注意“造型准确”——大刀破地;六是折。直折、斜折,都要干净利落“斩钉截铁”;七是钩。“隶书无钩”——注意圆转含蓄。

    三、抓住结构特点,求得灵动。
    隶书结构的具体特点:因字立形、各自成形、偏旁错落、行断意连、点画避就、笔画增减、字形变异。概括起来,一是横向取势;二是“八分”立形;针对这两个主要特色,在“横向取势”中对横画多的字适当放长,在“八分”张开的角度上有所变化,求得灵动意趣——“妙在不扁,折头刀是关键”(元·吾丘衍语)。

    四、抓住章法特点,求得灵动。
    历代隶书墨宝布局,大体有两种形式,一是整齐像列阵的军旅;二是错落如天空的星辰。整齐是主流,错落是分流。布局时,在整齐和错落统一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错落的成份,突出一下“单兵作战”,又使整个队伍不散,求得透气而不散气的效果。

    笔者习练隶书的方法概括起来是:侧锋逆进,横画为主,主横如刀,形若八分,势拙意厚,汉隶入手,篆意楷姿,严谨布局,着眼发展。 


《中国书法千字文》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


END

作者简介
     




夏廷献,河南省南阳市人。1944年出生于农家, 1964年入伍,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(海军大校)
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幼时写大仿,与书法结缘。中学时,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,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。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。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“文字”工作,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“生命形态”。1999年出版了专著《书道犹兵——中国书法艺术新探》,提出了“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”的观点,揭示了“兵法与书法”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,探索了二者同理、同法、同势、同美的内在规律。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,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,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。

1999年之后,出版了《中国书法千字文》。在《书法导报》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出版有长篇小说、纪实文学、戏剧脚本、游记文学、工具书等。 


前文回顾

法国金羽毛红酒 点击紫红色文字看产品说明



欢迎关注本公众号